Search

尊重服務

朋友媽媽再度把手舉起來招喚侍者時, 我全身汗毛也跟著站起來了, 覺得...

  • Share this:

尊重服務

朋友媽媽再度把手舉起來招喚侍者時, 我全身汗毛也跟著站起來了, 覺得冷汗滾滾冒出…

這是我們進餐廳入座來朋友媽媽第三次舉手招呼侍者.

晚上八點半正好是法國人開始陸續進餐廳的時刻, 好幾桌已經入座, 一兩桌大概點完了, 桌上菜單已經撤走, 喝起開胃酒, 門口還有兩批人在等著, 3個外場服務生東奔西走, 並沒有閒著.

朋友媽媽第一次舉手招呼侍者要菜單, 不耐煩地問: 為什麼給份菜單要等那麼久?

其實沒有很久啊, 我們才坐下來不到2分鐘. 台灣來的朋友媽媽大概走累了, 有點不耐煩, 可以理解.

菜單送到後不久侍者來點餐. 朋友媽媽對於菜有許多問題, 還沒決定: 你們這個是自製的嗎? 這個魚新鮮嗎? 主廚拿手菜是哪一道? 這個肉會不會太生? 醬汁裡有沒有蒜頭? 我怕蒜頭. 這一道有橄欖是不是很鹹?...

侍者很有禮貌地一一回答, 說: 你們考慮一下, 我稍晚再來點餐.

又過了一段時間, 確定大家都決定好了, 我請侍者過來.

可是輪到朋友媽媽點菜, 她又猶豫了: 這個魚… 我怕腥味, 不知道新不新鮮.
侍者: 太太請放心, 魚是今天到貨的.
朋友媽媽: 這道菜裡的節瓜可以換成洋薊嗎? 我今天不想喫節瓜.
朋友媽媽: 我還是下不了決定, 想喫鴨子, 可是怕會喫到筋; 羊肉說是招牌, 可是怕羊羶味呢…

我在旁邊翻譯得快崩潰了, 侍者臉色越來越難看, 不斷地轉頭看廚房出口和其他幾桌客人的狀況.

看朋友媽媽猶豫不決的樣子, 侍者冷冷地丟了一句: 沒關係, 我待會再來好了.

他這一走, 就久久沒再回來, 因為餐廳更忙了.

服務生久候不至, 朋友媽媽終於忍不住, 舉第三次手招呼. 三個服務生像流彈在身邊流竄四射, 就是沒有一彈打到我們. 我們這一桌忽然變成透明的.

我低聲說: 服務生等下會自己過來, 其實不用這樣一直招呼他.
朋友媽媽: 可是我們等好久了啊!
我: …

忽然覺得自己好像在台灣夜市的熱炒店, 要一直對著老闆娘叫喊過來服務.

法國餐廳裡, 受過專業訓練的侍者(臨時找的工讀生就先不談)有一定的管理範圍,節奏和區域, 他知道哪幾桌剛坐下, 哪幾桌已經開胃酒喝起來了, 哪幾桌等著上菜, 用餐進行到了甚麼時候他多半心裡有數, 所以也會有自己服務的節奏和次序.

頻繁招喚侍者往往只會打亂他的節奏, 讓服務更沒效率.

招喚侍者來不會比較快, 相反的, 惹惱侍者往往適得其反, 他越會拖延來招呼你這桌.

法國人上餐廳圖的是一個舒適放鬆, 緩慢悠閒的時刻, 慢慢喝酒, 慢慢聊天, 慢慢用餐. 侍者會觀察客人用餐進度狀況, 和廚房會配合出菜的間隔時間, 服務是廚房和客人兩個看不見彼此狀態的無形橋樑, 這個橋梁不夠順暢, 餐廳運作的歪歪扭扭, 疙疙瘩搭的. 服務好不起來, 用餐的人也不會太愉快.

很多年前我的法文還不夠好的時候, 犯過一次大錯, 至今記憶猶深.

和酒商要去拜訪某知名酒莊, 中午用餐時間很短, 我居中翻譯, 點完餐對服務生用了一句(當時不知道的)很不禮貌的法文: Dépêchez-vous!

我當時的法文程度只知道這句話是: 快一點. 但是不知道其實是: 你給我快一點! (有上對下的命令語氣)

侍者聽到這句話, 臉色一沉, 鼻孔裡噴出一聲: 快一點?! 你他媽是我的誰? 轉頭走了.

那一餐不但上菜極慢, 東西格外難喫. 我相信是被做了手腳(說不定還喫進不該喫的東西而不知). 當然, 不怪侍者, 是我自己無知.

從此之後在餐廳和侍者對話格外謹慎小心. 但是我無法避免朋友媽媽招喚侍者的舉動, 也不是唯一一次遇上台灣來的朋友喜歡用這種應該隨叫隨到的方式在法國餐廳招喚侍者.

後來忍不住跟朋友媽媽說: 我來招呼.

我的招呼方式不是高高舉起手臂揮舞, 像跟對面山頭的人打求救訊號. 而是等侍者走動之際, 看到我們這個方向時(好侍者會不時地環視餐廳看看是否有客人有服務的需要), 微微舉起手勢引起他的注意, 期待四眼相對. 他可能會立刻過來, 但也可能正在忙, 待會才來.

而高舉手臂, 打響指頭, 大聲直呼是招呼侍者的大忌.

我們那一天是最早到的一桌之一, 上菜最慢的, 當然也是最晚走的一桌.

多年經驗, 我的小小結論: 尊重服務的客人才值得被服務.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